人民大学CMF报告: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速6.2%,需注意“5个20%”问题_环球聚看点
- 来源:顶端新闻
- 时间:2023-06-26 00:42:37
顶端新闻记者 金艾琳 北京报道
6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季度论坛(2023年中期)暨“胡乃武学术青苗奖学金”颁奖仪式举行,本期论坛聚焦“夯实复苏基础的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邀请多位国内政界、学界、企业界著名经济学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展开联合解读。
此次论坛上,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刘晓光发布了主题为“夯实复苏基础的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的2023年宏观经济中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资料图片)
上半年实现恢复性增长,三重压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报告指出,不同于以往经济周期,在经历了三年疫情管控之后,本轮中国经济复苏需经历社会秩序与交易修复阶段、资产负债表修复阶段、常态化扩展阶段等三个不同阶段,而且在阶段转换上也可能会遭遇阻碍。当前中国经济复苏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换的关键期,这既是中国经济复苏的恢复性增长期,也是各种潜在风险显化和矛盾的集中爆发期。
报告提到,在前期积压需求释放、政策性力量支撑以及低基数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恢复性增长态势明显,呈现出“触底反弹”的运行特征,但整体的波动性依然超出了市场预期。
2023年上半年,中国平稳渡过疫情解封期,宏观经济迅速实现了恢复式增长。报告提到,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4.5%,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速回升1.6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增速回升1.5个百分点。
进入二季度以来,随着积压订单和需求释放,经济复苏势头有所放缓,局部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考虑到去年第二季度的超低基数以及第三四季度的较低基数,2023年后三个季度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同比增速,全年增长5%左右的目标预期能够实现。
在恢复性增长中,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主要矛盾发生了结构性转变,表现为需求收缩转变为需求不旺、供给冲击转变为供给竞争、预期转弱转变为预期紊乱,市场主体积极性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有待提振。
宏微观传导存在时滞和阻碍,出现“宏观热、微观冷”的特征
尽管上半年需求端和供给端都得到明显改善,但CPI涨幅的回落、PPI跌幅的扩大、 GDP平减指数的全面回落都表明,需求端的恢复速度慢于供给端。
同时,青年群体失业率的逆势攀升,表明劳动力市场摩擦在进一步加剧,而在出口波动和顺差扩大下,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地位发生了重大结构性变化。
报告指出,年初以来,青年群体(16-24岁人口)失业率连续5个月上升,4月份首次突破20%,达到20.4%,。5月份进一步上升,达到20.8%,再次历史新高。按照目前发展趋势,随着7月份应届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青年群体失业率在高峰期将再创新高,届时对于缓慢修复的市场信心可能带来新一轮冲击。这也说明要充分化解过去几年累积的就业压力和不断增长的新就业压力,还需要更为强劲的经济复苏和劳动力市场修复过程。
另一方面,居民收入的改善幅度弱于宏观经济恢复程度。近五年(2018-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均低于实际GDP增速,年均增速差为0.2个百分点,而今年一季度进一步扩大至0.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实际GDP年均增速差为1.1个百分点,而今年一季度扩大至 1.8个百分点。
"宏观热、微观冷"是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另一突出特征。伴随宏观经济回暖,消费者和企业家信心仍然低迷,制约消费增长潜力和民间投资活力。这也反映了现阶段宏观经济的回暖向居民就业和收入状况的传导、向企业绩效状况的传导、向市场信心和预期的传导,还存在着明显的时滞和阻碍。
需重点关注“5个20%”
报告提到,2023年既是中国经济复苏的恢复性增长期,也是各类潜在风险的显化和矛盾爆发期。在复苏过程中,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现象,集中表现为 "五个20%",即青年群体调查失业率突破20%、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 20%、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20%、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0%、消费者信心指数缺口高达20%。
这“五个20%”不仅对中国经济复苏进程产生了巨大干扰,而且表明相关领域的压力已经突破自我修复能力,如不及时治理,将会危害中国经济向第二和第三阶段复苏的顺利转换。
此外,“五个20%”也充分说明下半年要实现从恢复式增长向扩张式增长的转变依然面临巨大挑战:宏观经济的恢复还不充分,总需求相对不足,与长期增长轨道还有较大差距;微观基础修复尚未充分展开,各方面预期还较低迷,各方面矛盾开始充分暴露;经济复苏的良性循环尚未有效建立,局部领域恶性循环轮番冲击,需要通盘考虑尽快破局。
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速6.2%
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在曲折中前进”的复苏走势,并高度依赖政策取向。
在基准情景下,预计第一至四季度当季同比实际增速分别为4.5%、7.7%、4.5%、5.9%;累计同比增速为4.5%、6.2%、5.6%、5.7%,即上半年经济增速为6.2%,全年经济增速为5.7%。
然而,考虑到政策敏感性,基于不同的政策取向,2023 年经济复苏可能呈现出其它两种不同情景。
在需求驱动情景下,宏观政策定位于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充分释放,预计2023 年第一至四季度当季同比实际增速分别为4.5%、8.8%、5.1%、6.1%;累计同比实际增速分别为4.5%、6.7%、6.1%、6.1%,即2023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6.7%,全年经济增速为6. 1%。
在供给依赖情景下,宏观政策定位于总需求底线管理,继续依赖工业和服务业生产驱动经济增长,预计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当季同比实际增速分别为 4.5%、7.3%、4.1%、5.1%;累计同比实际增速分别为4.5%、6.0%、5.3%、5.2%,即2023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6.0%,全年经济增速为5.2%。
在论坛现场,对于支持中国经济复苏增长的有利因素,刘晓光则提到了六个方面:
第一,二十大召开与疫情政策优化之后,开启了新一轮建设周期;第二,“十四五”规划项目中期将发挥更大的投资拉动效应;第三,宏观政策传导效率提升将更有效发挥稳增长作用;第四,国际原油价格进入下降通道带来成本降低效应;第五,通胀水平保持低位使得货币政策仍然有非常大的宽松空间;第六,中国与世界经济周期的不同步带来了风险对冲效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