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雅罗鱼国内首次人工繁育成功 鱼卵受精率达98%

  •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 时间:2021-03-12 17:08:36

“成功了!这批黄河雅罗鱼鱼卵的受精率达到98%!”3月10日,在卢氏县文峪乡磨上村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种质资源库负责人赵道全兴奋地宣布人工授精试验结果。这是黄河雅罗鱼这一原生种群珍稀鱼种在国内首次人工繁育成功。

黄河雅罗鱼是鲤科雅罗鱼属的一个物种,体型修长优美,肉质细嫩可口,曾是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干支流内的特色鱼种。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起资源量严重下降,到2013年左右已处于濒危境地。

是什么导致黄河雅罗鱼陷入生存困境?

原来,每年5月,黄河雅罗鱼需要在水温15摄氏度左右的缓流和砾石滩产卵。产卵季节过后,还要洄游到龙羊峡河段。“但是,黄河上游大型水库兴建后,在蓄水时也拦截了巨大的热量,导致下游河流水温下降,严重影响了鱼类产卵。上游密集增加的梯级水电站,也如同一道道闸门,限制了雅罗鱼群洄游。”赵道全讲述着发生在黄河雅罗鱼身上的故事。

在人类水利开发需求和鱼类生态保护之间,科研人员如何达成新的平衡?

近年来,我省围绕拯救黄河流域珍稀鱼类资源,积极开展开展水产种质资源活体、标本及细胞和基因等遗传材料收集、保藏、研发、利用等工作。2015年省科技厅设立了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现在已保藏有黄河鲤、淇河鲫、黄河鲶、黄河雅罗鱼、拟鲿等33个种类、2万余份种质资源。

特别令赵道全自豪的,是科研人员们突破了一批土著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目前已经实现了乌苏拟鲿的规模化繁殖,具备了补充自然资源的条件。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视察黄河时强调,要提高生物多样性,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举措之一,河南省科技厅在洛河洛宁段建立了乌苏拟鲿和黄河雅罗鱼的种质资源保护区。

“去年5月,我们在黄河流域中上游放流了2万余尾拟鲿鱼种,它们将在2年后形成新的鱼群,融入黄河流域生态链。”赵道全介绍说,此次黄河雅罗鱼成功实现了首次人工繁育,意味着这一黄河“土著”的“回归”也已进入日程。

“以前,黄河雅罗鱼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传统美味,近几十年来却长期缺席消费市场。”赵道全感慨道,“随着人工繁育的成功,这一久违的‘黄河特产’不仅有望回归黄河流域生态链,也将为促进黄河流域水产经济发展再添‘生力军’。”

在本次野外考察中,科研人员采集到的黄河雅罗鱼亲本。